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북경임업대학학보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7年
2期
7-12
,共6页
杨成超%王胜东%杨志岩%苏晓华%何承忠%张志毅
楊成超%王勝東%楊誌巖%囌曉華%何承忠%張誌毅
양성초%왕성동%양지암%소효화%하승충%장지의
科间杂种%银白杨%白榆%AFLP标记%亲子关系
科間雜種%銀白楊%白榆%AFLP標記%親子關繫
과간잡충%은백양%백유%AFLP표기%친자관계
从形态性状上看,银榆杨是银白杨×白榆的科间杂种.为了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搞清楚银榆杨与其亲本银白杨及白榆的亲缘关系,该研究采用AFLP技术,用20对EcoRⅠ+Mse Ⅰ引物对银榆杨、银白杨、白榆等10个样本进行了亲子关系分析.共获得2 040条可统计的谱带,其中1 470条带为多态性带,多态带百分率为72.06%.结果表明:①银榆杨中既含有银白杨的基因又含有白榆的基因,且出现了双亲不具有的新谱带;②银榆杨含有的银白杨基因成分比白榆基因成分多,从聚类分析(UPGMA)结果看出,银榆杨属于偏母本型的杂种;③辽宁产地的银白杨是银榆杨杂种的母本得到进一步证实.在所有白榆样本中,尽管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间对银榆杨杂种子代的遗传距离没有显著差异,但辽宁产地的白榆2号(LP-2)与银榆杨杂种各无性系的遗传距离最小,它是银榆杨父本的可能性最大;④银榆杨中白榆的基因在4个白榆样本中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但相对于辽宁产地的白榆而言,北京的白榆与银榆杨杂种的亲缘关系较远.该文还对银榆杨杂种的形成与遗传组成进行了分析讨论.
從形態性狀上看,銀榆楊是銀白楊×白榆的科間雜種.為瞭進一步從分子水平上搞清楚銀榆楊與其親本銀白楊及白榆的親緣關繫,該研究採用AFLP技術,用20對EcoRⅠ+Mse Ⅰ引物對銀榆楊、銀白楊、白榆等10箇樣本進行瞭親子關繫分析.共穫得2 040條可統計的譜帶,其中1 470條帶為多態性帶,多態帶百分率為72.06%.結果錶明:①銀榆楊中既含有銀白楊的基因又含有白榆的基因,且齣現瞭雙親不具有的新譜帶;②銀榆楊含有的銀白楊基因成分比白榆基因成分多,從聚類分析(UPGMA)結果看齣,銀榆楊屬于偏母本型的雜種;③遼寧產地的銀白楊是銀榆楊雜種的母本得到進一步證實.在所有白榆樣本中,儘管方差分析結果錶明各無性繫間對銀榆楊雜種子代的遺傳距離沒有顯著差異,但遼寧產地的白榆2號(LP-2)與銀榆楊雜種各無性繫的遺傳距離最小,它是銀榆楊父本的可能性最大;④銀榆楊中白榆的基因在4箇白榆樣本中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但相對于遼寧產地的白榆而言,北京的白榆與銀榆楊雜種的親緣關繫較遠.該文還對銀榆楊雜種的形成與遺傳組成進行瞭分析討論.
종형태성상상간,은유양시은백양×백유적과간잡충.위료진일보종분자수평상고청초은유양여기친본은백양급백유적친연관계,해연구채용AFLP기술,용20대EcoRⅠ+Mse Ⅰ인물대은유양、은백양、백유등10개양본진행료친자관계분석.공획득2 040조가통계적보대,기중1 470조대위다태성대,다태대백분솔위72.06%.결과표명:①은유양중기함유은백양적기인우함유백유적기인,차출현료쌍친불구유적신보대;②은유양함유적은백양기인성분비백유기인성분다,종취류분석(UPGMA)결과간출,은유양속우편모본형적잡충;③료녕산지적은백양시은유양잡충적모본득도진일보증실.재소유백유양본중,진관방차분석결과표명각무성계간대은유양잡충자대적유전거리몰유현저차이,단료녕산지적백유2호(LP-2)여은유양잡충각무성계적유전거리최소,타시은유양부본적가능성최대;④은유양중백유적기인재4개백유양본중적존재구유보편성.단상대우료녕산지적백유이언,북경적백유여은유양잡충적친연관계교원.해문환대은유양잡충적형성여유전조성진행료분석토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