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화중사범대학학보(자연과학판)
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2012年
2期
245-249
,共5页
徐新创%张学珍%刘成武%柯新利
徐新創%張學珍%劉成武%柯新利
서신창%장학진%류성무%가신리
长江中下游%干湿变化%小冰期%小波分析
長江中下遊%榦濕變化%小冰期%小波分析
장강중하유%간습변화%소빙기%소파분석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8个代表性站点1470年~2000年的旱涝等级资料和1951年~2000年5~9月的器测降水量数据为基础,采用EOF、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等统计技术,对1470年~200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湿演变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旱涝等级资料能够准确表达该区域干湿演变的时空特征;(2)前3个主要模态——全区一致、东西相反、南北相反,基本上反映了该区域干湿变化的主要特征,其中第一模态解释了42.3%的方差;(3)在30年的时间尺度上,区域干湿突变均出现在1850s以前,1550s、1740s,1820s,1837s由干转湿,1620s、1520s和1850s由湿转干,近50 a是过去500 a中年际气候变率最大的时段;(4)于湿演变的主要周期是117 a、40 a、30 a、18a、5 a和2~3 a,除了18年和2~3 a的周期震荡强弱变化不明显外,其余的周期信号强弱均在18世纪温暖时段前后出现了明显变化.这也意味着,19世纪的寒冷时段并非是17世纪寒冷时段的循环再现,这两个寒冷时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以長江中下遊地區8箇代錶性站點1470年~2000年的旱澇等級資料和1951年~2000年5~9月的器測降水量數據為基礎,採用EOF、滑動t檢驗、小波分析等統計技術,對1470年~2000年長江中下遊地區榦濕縯變的時空特徵進行瞭分析.結果錶明:(1)旱澇等級資料能夠準確錶達該區域榦濕縯變的時空特徵;(2)前3箇主要模態——全區一緻、東西相反、南北相反,基本上反映瞭該區域榦濕變化的主要特徵,其中第一模態解釋瞭42.3%的方差;(3)在30年的時間呎度上,區域榦濕突變均齣現在1850s以前,1550s、1740s,1820s,1837s由榦轉濕,1620s、1520s和1850s由濕轉榦,近50 a是過去500 a中年際氣候變率最大的時段;(4)于濕縯變的主要週期是117 a、40 a、30 a、18a、5 a和2~3 a,除瞭18年和2~3 a的週期震盪彊弱變化不明顯外,其餘的週期信號彊弱均在18世紀溫暖時段前後齣現瞭明顯變化.這也意味著,19世紀的寒冷時段併非是17世紀寒冷時段的循環再現,這兩箇寒冷時段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이장강중하유지구8개대표성참점1470년~2000년적한로등급자료화1951년~2000년5~9월적기측강수량수거위기출,채용EOF、활동t검험、소파분석등통계기술,대1470년~2000년장강중하유지구간습연변적시공특정진행료분석.결과표명:(1)한로등급자료능구준학표체해구역간습연변적시공특정;(2)전3개주요모태——전구일치、동서상반、남북상반,기본상반영료해구역간습변화적주요특정,기중제일모태해석료42.3%적방차;(3)재30년적시간척도상,구역간습돌변균출현재1850s이전,1550s、1740s,1820s,1837s유간전습,1620s、1520s화1850s유습전간,근50 a시과거500 a중년제기후변솔최대적시단;(4)우습연변적주요주기시117 a、40 a、30 a、18a、5 a화2~3 a,제료18년화2~3 a적주기진탕강약변화불명현외,기여적주기신호강약균재18세기온난시단전후출현료명현변화.저야의미착,19세기적한랭시단병비시17세기한랭시단적순배재현,저량개한랭시단존재착일정적차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