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研究
第四紀研究
제사기연구
2010年
4期
670-676
,共7页
宋文杰%朱介寿%程先琼%李海丰%徐华全%顾勤平
宋文傑%硃介壽%程先瓊%李海豐%徐華全%顧勤平
송문걸%주개수%정선경%리해봉%서화전%고근평
汶川地震%接收函数法%碰撞接触模式%低速层%上地壳逆冲
汶川地震%接收函數法%踫撞接觸模式%低速層%上地殼逆遲
문천지진%접수함수법%팽당접촉모식%저속층%상지각역충
2005年10月至2007年4月,我们在松潘-甘孜、龙门山地块布设的流动地震台阵观测剖面正好经过地震震源区映秀,这为研究地震震源区深部结构提供很好的机会.观测剖面自成都龙泉山,途经都江堰、卧龙,终止于新都桥,全长约400km,台站间距5~10km,34个流动宽频带地震仪共记录到该时间段内5.5级以上远震事件542个,大于等于6.0级为195个.利用该观测剖面记录到的远震P波波形资料,采用接收函数方法来研究汶川Ms8.0级地震震源区地壳深部结构,结合地震构造背景的分析,探讨引起这次地震的动力学模式,并由此认识汶川地震的孕育与成因机制.根据震源区地表破裂和余震分布及深部结构的综合分析,可以划出震源区下方的地震断裂带.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界面分布特征,发现松潘-甘孜地块及龙门山推覆体中在20~60km深度存在一个厚度约15~20km的低速中地壳,而四川盆地地壳内不存在低速层.该中地壳内的低速层,是引起中上地壳的推覆运动的滑脱层.2)Moho面自扬子盆地(36~42km)跨龙门山(50km)到松潘-甘孜腹地(62~65km)逐渐加深,跨鲜水河断裂又变浅(60km),说明横跨扬子盆地-龙门山-松潘-甘孜地块的该断裂带是地壳厚度的陡变带.该结果揭示了松潘-甘孜地块与扬子地块是碰撞接触模式,龙门山的推覆构造就是上地壳逆冲的结果.
2005年10月至2007年4月,我們在鬆潘-甘孜、龍門山地塊佈設的流動地震檯陣觀測剖麵正好經過地震震源區映秀,這為研究地震震源區深部結構提供很好的機會.觀測剖麵自成都龍泉山,途經都江堰、臥龍,終止于新都橋,全長約400km,檯站間距5~10km,34箇流動寬頻帶地震儀共記錄到該時間段內5.5級以上遠震事件542箇,大于等于6.0級為195箇.利用該觀測剖麵記錄到的遠震P波波形資料,採用接收函數方法來研究汶川Ms8.0級地震震源區地殼深部結構,結閤地震構造揹景的分析,探討引起這次地震的動力學模式,併由此認識汶川地震的孕育與成因機製.根據震源區地錶破裂和餘震分佈及深部結構的綜閤分析,可以劃齣震源區下方的地震斷裂帶.主要研究結果錶明:1)根據界麵分佈特徵,髮現鬆潘-甘孜地塊及龍門山推覆體中在20~60km深度存在一箇厚度約15~20km的低速中地殼,而四川盆地地殼內不存在低速層.該中地殼內的低速層,是引起中上地殼的推覆運動的滑脫層.2)Moho麵自颺子盆地(36~42km)跨龍門山(50km)到鬆潘-甘孜腹地(62~65km)逐漸加深,跨鮮水河斷裂又變淺(60km),說明橫跨颺子盆地-龍門山-鬆潘-甘孜地塊的該斷裂帶是地殼厚度的陡變帶.該結果揭示瞭鬆潘-甘孜地塊與颺子地塊是踫撞接觸模式,龍門山的推覆構造就是上地殼逆遲的結果.
2005년10월지2007년4월,아문재송반-감자、룡문산지괴포설적류동지진태진관측부면정호경과지진진원구영수,저위연구지진진원구심부결구제공흔호적궤회.관측부면자성도룡천산,도경도강언、와룡,종지우신도교,전장약400km,태참간거5~10km,34개류동관빈대지진의공기록도해시간단내5.5급이상원진사건542개,대우등우6.0급위195개.이용해관측부면기록도적원진P파파형자료,채용접수함수방법래연구문천Ms8.0급지진진원구지각심부결구,결합지진구조배경적분석,탐토인기저차지진적동역학모식,병유차인식문천지진적잉육여성인궤제.근거진원구지표파렬화여진분포급심부결구적종합분석,가이화출진원구하방적지진단렬대.주요연구결과표명:1)근거계면분포특정,발현송반-감자지괴급룡문산추복체중재20~60km심도존재일개후도약15~20km적저속중지각,이사천분지지각내불존재저속층.해중지각내적저속층,시인기중상지각적추복운동적활탈층.2)Moho면자양자분지(36~42km)과룡문산(50km)도송반-감자복지(62~65km)축점가심,과선수하단렬우변천(60km),설명횡과양자분지-룡문산-송반-감자지괴적해단렬대시지각후도적두변대.해결과게시료송반-감자지괴여양자지괴시팽당접촉모식,룡문산적추복구조취시상지각역충적결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