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중산대학학보(자연과학판)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SUNYATSENI
2005年
2期
102-106
,共5页
陈训来%吴池胜%何夏江%李江南%林文实
陳訓來%吳池勝%何夏江%李江南%林文實
진훈래%오지성%하하강%리강남%림문실
台风数值试验%华南地形%地表粗糙度%水汽供应%广东
檯風數值試驗%華南地形%地錶粗糙度%水汽供應%廣東
태풍수치시험%화남지형%지표조조도%수기공응%엄동
台风Utor(0104)于2001年7月6日00时(UTC,下同)在广东汕尾地区登陆,带来比较严重的灾害性天气.以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和宾州大学联合研制的第五代中尺度模式(MM5)为基础设计的台风预报模式比较准确地预报出台风Utor(0104)的移动路径(前24 h的移动路径平均误差为 68 km)和天气现象的分布.在此基础上,设计了3个敏感性试验:①是把华南地区(26°N以南,110°E以东)的陆地变为海洋,②是把华南地区的山地变为平地,③是减小华南地区陆地的粗糙度,即取为近似于静风的洋面上的值.对比数值试验的结果表明:引起台风登陆后减弱的最主要因子是下垫面水汽供应的切断,其次是下垫面粗糙度(摩擦)的影响;地形作用能使迎风坡的降水明显增加,但对台风强度则没有明显的影响.
檯風Utor(0104)于2001年7月6日00時(UTC,下同)在廣東汕尾地區登陸,帶來比較嚴重的災害性天氣.以美國國傢大氣研究中心和賓州大學聯閤研製的第五代中呎度模式(MM5)為基礎設計的檯風預報模式比較準確地預報齣檯風Utor(0104)的移動路徑(前24 h的移動路徑平均誤差為 68 km)和天氣現象的分佈.在此基礎上,設計瞭3箇敏感性試驗:①是把華南地區(26°N以南,110°E以東)的陸地變為海洋,②是把華南地區的山地變為平地,③是減小華南地區陸地的粗糙度,即取為近似于靜風的洋麵上的值.對比數值試驗的結果錶明:引起檯風登陸後減弱的最主要因子是下墊麵水汽供應的切斷,其次是下墊麵粗糙度(摩抆)的影響;地形作用能使迎風坡的降水明顯增加,但對檯風彊度則沒有明顯的影響.
태풍Utor(0104)우2001년7월6일00시(UTC,하동)재엄동산미지구등륙,대래비교엄중적재해성천기.이미국국가대기연구중심화빈주대학연합연제적제오대중척도모식(MM5)위기출설계적태풍예보모식비교준학지예보출태풍Utor(0104)적이동로경(전24 h적이동로경평균오차위 68 km)화천기현상적분포.재차기출상,설계료3개민감성시험:①시파화남지구(26°N이남,110°E이동)적륙지변위해양,②시파화남지구적산지변위평지,③시감소화남지구륙지적조조도,즉취위근사우정풍적양면상적치.대비수치시험적결과표명:인기태풍등륙후감약적최주요인자시하점면수기공응적절단,기차시하점면조조도(마찰)적영향;지형작용능사영풍파적강수명현증가,단대태풍강도칙몰유명현적영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