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报
地毬物理學報
지구물이학보
2002年
1期
8-16
,共9页
曲绍厚%胡非%李亚秋%苏林
麯紹厚%鬍非%李亞鞦%囌林
곡소후%호비%리아추%소림
北极气候系统%北冰洋%逆温层%逆湿结构%风切变%海-冰-气交换
北極氣候繫統%北冰洋%逆溫層%逆濕結構%風切變%海-冰-氣交換
북겁기후계통%북빙양%역온층%역습결구%풍절변%해-빙-기교환
1999年7-9月中国"雪龙"号破冰船首航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利用TMT(系留式气象塔)大气边界层探测系统,对北冰洋及其邻近海域不同下垫面进行较长时间的连续多次观测. 观测到的大气边界层廓线,其中包括比湿廓线的多层、逆湿结构(逆湿强度最强为0.7g/(10m·kg));风向、风速廓线的切变结构(风向切变为1.1°/m,风速切变为0.11(m·s-1)/m. 特别是持续数日、厚达几百米、其平均逆温强度有时高达1.4℃/10m的逆温结构,这种北冰洋海域特有的大气边界层结构,与地球气候系统中其他圈层的大气边界层结构有明显差别. 据此,提出了对该海域大气-海冰-海洋间动量、感热和潜热等湍流通量垂直交换以及热量平衡等有重要影响的大气逆温的屏障过程. 这为研究北极地区对全球气候影响、模拟北极地区现代气候和未来气候等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此外,文中还给出该海域不同下垫面稳定大气边界层的高度.
1999年7-9月中國"雪龍"號破冰船首航北極科學攷察期間,利用TMT(繫留式氣象塔)大氣邊界層探測繫統,對北冰洋及其鄰近海域不同下墊麵進行較長時間的連續多次觀測. 觀測到的大氣邊界層廓線,其中包括比濕廓線的多層、逆濕結構(逆濕彊度最彊為0.7g/(10m·kg));風嚮、風速廓線的切變結構(風嚮切變為1.1°/m,風速切變為0.11(m·s-1)/m. 特彆是持續數日、厚達幾百米、其平均逆溫彊度有時高達1.4℃/10m的逆溫結構,這種北冰洋海域特有的大氣邊界層結構,與地毬氣候繫統中其他圈層的大氣邊界層結構有明顯差彆. 據此,提齣瞭對該海域大氣-海冰-海洋間動量、感熱和潛熱等湍流通量垂直交換以及熱量平衡等有重要影響的大氣逆溫的屏障過程. 這為研究北極地區對全毬氣候影響、模擬北極地區現代氣候和未來氣候等提供一條新的思路. 此外,文中還給齣該海域不同下墊麵穩定大氣邊界層的高度.
1999년7-9월중국"설룡"호파빙선수항북겁과학고찰기간,이용TMT(계류식기상탑)대기변계층탐측계통,대북빙양급기린근해역불동하점면진행교장시간적련속다차관측. 관측도적대기변계층곽선,기중포괄비습곽선적다층、역습결구(역습강도최강위0.7g/(10m·kg));풍향、풍속곽선적절변결구(풍향절변위1.1°/m,풍속절변위0.11(m·s-1)/m. 특별시지속수일、후체궤백미、기평균역온강도유시고체1.4℃/10m적역온결구,저충북빙양해역특유적대기변계층결구,여지구기후계통중기타권층적대기변계층결구유명현차별. 거차,제출료대해해역대기-해빙-해양간동량、감열화잠열등단류통량수직교환이급열량평형등유중요영향적대기역온적병장과정. 저위연구북겁지구대전구기후영향、모의북겁지구현대기후화미래기후등제공일조신적사로. 차외,문중환급출해해역불동하점면은정대기변계층적고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