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現代泌尿外科雜誌
현대비뇨외과잡지
JOURNAL OF MODERN UROLOGY
2013年
4期
377-380
,共4页
欧汝彪%韦兴华%杨文俊%谢克基
歐汝彪%韋興華%楊文俊%謝剋基
구여표%위흥화%양문준%사극기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鉴别诊断%女性
間質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綜閤徵%鑒彆診斷%女性
간질성방광염%방광동통종합정%감별진단%녀성
interstitial cystitis%bladder painful syndrome%differential diagnosis%female
目的 探讨鉴别诊断在女性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回顾2005年至2011年间42例转诊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IC)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49(26~69)岁,IC病程14(6~24)个月.通过详细分析病史及辅助检查(如尿动力学检查、尿道膀胱镜检、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尿流率、剩余尿量测定、磁共振等)来探讨这些IC病例是否存在其他泌尿系疾病,以及这些新发现的其他疾病经治疗后IC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尿动力学检查发现10例(24%)存在膀胱出口梗阻;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联合尿流率和剩余尿量发现16例(38%)存在远端尿道狭窄;核磁共振发现5例(12%)存在尿道憩室;尿道膀胱镜检发现21例(50%)膀胱三角区严重黏膜充血、滤泡增生明显,部分黏膜下可见弥漫脓包形成,5例(12%)存在尿道外口狭窄.42例患者根据新发现的病变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膀胱出口梗阻或尿道外口狭窄接受尿道扩张、尿道松解术或者尿道外口成形术;膀胱炎接受经尿道膀胱黏膜电灼术;尿道憩室接受尿道憩室切除术等.42个患者中,26例(62%)的症状明显改善或完全消失,16例(38%)症状无改善.平均随访时间18 (6~36)个月.结论 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因与泌尿系统其他疾病的症状相似而容易被混淆.只有做好缜密的鉴别诊断才能避免误诊.
目的 探討鑒彆診斷在女性膀胱疼痛綜閤徵/間質性膀胱炎診斷中的重要意義.方法 迴顧2005年至2011年間42例轉診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膀胱疼痛綜閤徵/間質性膀胱炎(IC)女性患者的臨床資料.患者平均年齡49(26~69)歲,IC病程14(6~24)箇月.通過詳細分析病史及輔助檢查(如尿動力學檢查、尿道膀胱鏡檢、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尿流率、剩餘尿量測定、磁共振等)來探討這些IC病例是否存在其他泌尿繫疾病,以及這些新髮現的其他疾病經治療後IC癥狀的改善情況.結果 尿動力學檢查髮現10例(24%)存在膀胱齣口梗阻;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聯閤尿流率和剩餘尿量髮現16例(38%)存在遠耑尿道狹窄;覈磁共振髮現5例(12%)存在尿道憩室;尿道膀胱鏡檢髮現21例(50%)膀胱三角區嚴重黏膜充血、濾泡增生明顯,部分黏膜下可見瀰漫膿包形成,5例(12%)存在尿道外口狹窄.42例患者根據新髮現的病變進行相應的治療,如膀胱齣口梗阻或尿道外口狹窄接受尿道擴張、尿道鬆解術或者尿道外口成形術;膀胱炎接受經尿道膀胱黏膜電灼術;尿道憩室接受尿道憩室切除術等.42箇患者中,26例(62%)的癥狀明顯改善或完全消失,16例(38%)癥狀無改善.平均隨訪時間18 (6~36)箇月.結論 膀胱疼痛綜閤徵/間質性膀胱炎因與泌尿繫統其他疾病的癥狀相似而容易被混淆.隻有做好縝密的鑒彆診斷纔能避免誤診.
목적 탐토감별진단재녀성방광동통종합정/간질성방광염진단중적중요의의.방법 회고2005년지2011년간42례전진도엄주의과대학부속엄주시제일인민의원적방광동통종합정/간질성방광염(IC)녀성환자적림상자료.환자평균년령49(26~69)세,IC병정14(6~24)개월.통과상세분석병사급보조검사(여뇨동역학검사、뇨도방광경검、배뇨기방광뇨도조영、뇨류솔、잉여뇨량측정、자공진등)래탐토저사IC병례시부존재기타비뇨계질병,이급저사신발현적기타질병경치료후IC증상적개선정황.결과 뇨동역학검사발현10례(24%)존재방광출구경조;배뇨기방광뇨도조영연합뇨류솔화잉여뇨량발현16례(38%)존재원단뇨도협착;핵자공진발현5례(12%)존재뇨도게실;뇨도방광경검발현21례(50%)방광삼각구엄중점막충혈、려포증생명현,부분점막하가견미만농포형성,5례(12%)존재뇨도외구협착.42례환자근거신발현적병변진행상응적치료,여방광출구경조혹뇨도외구협착접수뇨도확장、뇨도송해술혹자뇨도외구성형술;방광염접수경뇨도방광점막전작술;뇨도게실접수뇨도게실절제술등.42개환자중,26례(62%)적증상명현개선혹완전소실,16례(38%)증상무개선.평균수방시간18 (6~36)개월.결론 방광동통종합정/간질성방광염인여비뇨계통기타질병적증상상사이용역피혼효.지유주호진밀적감별진단재능피면오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