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研究
第四紀研究
제사기연구
2012年
6期
1132-1139
,共8页
吕艳美%葛晨东%高抒%吴丹丹%杨旸%李亚南
呂豔美%葛晨東%高抒%吳丹丹%楊旸%李亞南
려염미%갈신동%고서%오단단%양양%리아남
有机质%表层沉积物%物质来源%分布特征%长江口水下三角洲
有機質%錶層沉積物%物質來源%分佈特徵%長江口水下三角洲
유궤질%표층침적물%물질래원%분포특정%장강구수하삼각주
根据对长江口水下三角洲31个表层样沉积物粒度、总有机碳(TOC)、总氮(TN)的测定,得出了粒度及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利用C/N比分析有机质来源及不同来源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口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介于3 ~8Φ之间,存在由陆向海变细的趋势;2)TOC含量在0.1% ~1.2%之间,平均值为0.52%;TN含量介于0.02% ~0.08%之间,平均值为0.057%.TOC和TN含量的分布特征相似,具有自陆向海、由低至高的变化趋势,这主要是受到沉积物粒径的影响,但是TOC在崇明岛东侧和九段沙东侧有两个高值点,可能与人类活动或局地因素有关;粒度校正之后,TOC含量在0.40%~1.67%之间,平均值为0.68%;TN的含量介于0.05%~0.10%之间,平均值为0.07%.TOC含量在近岸地区略高,TN含量是北部地区略高于南部地区,并且TOC和TN都在崇明岛东侧和九段沙东侧有两个高值点;3)C/N比值在6~16之间,平均值为9.6;利用C/N比值估算得到的陆源有机碳含量在35% ~ 90%之间,平均值为60%.C/N比和陆源有机碳含量在长江口南支外围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较高,表明南支带来了大量的陆源有机质入海,并呈舌状向东北方向凸出;而在长江北支附近其值相对较低,表明北支径流影响相对减弱,潮流作用相对增强.研究表明,长江南支是主要的陆源有机质入海通道,而进入水下三角洲之后陆源有机碳分布受到了河口混合过程的显著影响.
根據對長江口水下三角洲31箇錶層樣沉積物粒度、總有機碳(TOC)、總氮(TN)的測定,得齣瞭粒度及有機質的分佈特徵,利用C/N比分析有機質來源及不同來源的貢獻率.研究結果錶明:1)長江口水下三角洲錶層沉積物平均粒徑介于3 ~8Φ之間,存在由陸嚮海變細的趨勢;2)TOC含量在0.1% ~1.2%之間,平均值為0.52%;TN含量介于0.02% ~0.08%之間,平均值為0.057%.TOC和TN含量的分佈特徵相似,具有自陸嚮海、由低至高的變化趨勢,這主要是受到沉積物粒徑的影響,但是TOC在崇明島東側和九段沙東側有兩箇高值點,可能與人類活動或跼地因素有關;粒度校正之後,TOC含量在0.40%~1.67%之間,平均值為0.68%;TN的含量介于0.05%~0.10%之間,平均值為0.07%.TOC含量在近岸地區略高,TN含量是北部地區略高于南部地區,併且TOC和TN都在崇明島東側和九段沙東側有兩箇高值點;3)C/N比值在6~16之間,平均值為9.6;利用C/N比值估算得到的陸源有機碳含量在35% ~ 90%之間,平均值為60%.C/N比和陸源有機碳含量在長江口南支外圍鄰近海域錶層沉積物中較高,錶明南支帶來瞭大量的陸源有機質入海,併呈舌狀嚮東北方嚮凸齣;而在長江北支附近其值相對較低,錶明北支徑流影響相對減弱,潮流作用相對增彊.研究錶明,長江南支是主要的陸源有機質入海通道,而進入水下三角洲之後陸源有機碳分佈受到瞭河口混閤過程的顯著影響.
근거대장강구수하삼각주31개표층양침적물립도、총유궤탄(TOC)、총담(TN)적측정,득출료립도급유궤질적분포특정,이용C/N비분석유궤질래원급불동래원적공헌솔.연구결과표명:1)장강구수하삼각주표층침적물평균립경개우3 ~8Φ지간,존재유륙향해변세적추세;2)TOC함량재0.1% ~1.2%지간,평균치위0.52%;TN함량개우0.02% ~0.08%지간,평균치위0.057%.TOC화TN함량적분포특정상사,구유자륙향해、유저지고적변화추세,저주요시수도침적물립경적영향,단시TOC재숭명도동측화구단사동측유량개고치점,가능여인류활동혹국지인소유관;립도교정지후,TOC함량재0.40%~1.67%지간,평균치위0.68%;TN적함량개우0.05%~0.10%지간,평균치위0.07%.TOC함량재근안지구략고,TN함량시북부지구략고우남부지구,병차TOC화TN도재숭명도동측화구단사동측유량개고치점;3)C/N비치재6~16지간,평균치위9.6;이용C/N비치고산득도적륙원유궤탄함량재35% ~ 90%지간,평균치위60%.C/N비화륙원유궤탄함량재장강구남지외위린근해역표층침적물중교고,표명남지대래료대량적륙원유궤질입해,병정설상향동북방향철출;이재장강북지부근기치상대교저,표명북지경류영향상대감약,조류작용상대증강.연구표명,장강남지시주요적륙원유궤질입해통도,이진입수하삼각주지후륙원유궤탄분포수도료하구혼합과정적현저영향.